近日,德化黑雞專賣店泉州綠源店負責人賴鐘坤忙前忙后,他的店在2月24日開張,我縣名特優農產品品牌將依托專賣店進行推廣,著力打開市場營銷渠道,提高我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增收。
近年來,我縣謀好篇布好局,加大支農服務,補齊發展“短板”,放大特色優勢,著力提升效益,“三黑三黃”等特色農業發展加快,新增無公害農產品20個達22個,設立農產品營銷點35個,全縣存欄德化黑雞50萬羽、德化黑兔9萬只、德化黑羊2萬只,使農業生產、農民增收持續向好。
科技破題
做足“特色”文章
蒼松翠柏之間,十幾座雞舍錯落有致。松樹下,成群的黑雞或覓食,或踱步,或追逐嬉戲,或引吭高歌……這是蓋德鄉下寮山“黑到底”黑雞養殖場的情景。
近年來,我縣積極面對市場,轉變思路,科學破題,做足“特色”文章,使德化特色農業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我縣立足縣情,創新思路,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多種措施,大力倡導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組織,推動該縣農業走上規;、標準化、產業化,形成了以“三黑三黃”(德化黑雞、黑兔、黑羊,德化梨、黃花菜、山茶油)及優質米、淮山、竹筍等具有高山特色的名優農產品產業,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159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2個,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設立德化黑雞專賣店5間、營銷點30多個。
“合作社”促進我縣的“三黑三黃”形成產、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鏈條,進一步推動產業的壯大與發展,同時,通過“合作社”,每年舉辦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暢通農民致富信息流通渠道,不斷更新生產技藝,提升生產技能,以增產提質促增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據了解,我縣農業局還專門聘請100名,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熟悉農技推廣的農業技術指導員,每名技術指導員掛鉤10戶科技示范戶,他們根據農民需要,不分節假日,開設當前生產技術培訓班,部分培訓班還采用白天技術指導,晚上培訓的方式開展技術服務。據了解,我縣先期在192個農業生產村配置576名村級農技推廣員,全縣技術員入戶技術指導9250人次、培訓新型農民5690人次、分發明白紙6800份,使18個主導品種、20項主推技術入戶率達95%以上。
品牌揚帆
拓展營銷市場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躋身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列入福建“五新”推廣品種,德化黑雞產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中介型龍頭企業和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別小看德化黑雞,它身上的榮譽可是數不勝數。
據了解,我縣進一步加大農業創品牌力度,《地理標志產品 德化黑雞》省地方標準通過審定并發布實施,德化黑雞、德化黑兔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德化黃花菜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上涌“涌興”優質米在全省首屆地產優質粥米評選中獲金獎,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省名牌農產品各2個;戴云黑雞養殖、十八格黃花菜等10家企業列入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7家,龍翰黑兔、九仙早熟梨等4家專業合作社獲評省、市級示范社。
品牌護航好銷售。如今,我縣新建名優特農產品專賣店5家、銷售點35個。“三黑三黃”等品牌農產品供不應求,全年銷售額達3億多元,增長7%以上。
以德化黑雞為例,據“雞司令”劉志軍介紹,為了規范市場秩序,劉志軍與技術指導員設計出一套為每只雞發“身份證”的管理方法,即套上腳環,詳細標明雞的編號、出殼日期、防疫日期和銷售日期,以及養殖戶的姓名。編號輸入電腦后,消費者只要登錄公司網站,輸入腳環上的編號就可辨別雞的“身份”。
劉志軍告訴筆者,現在德化黑雞已經開發出包括種苗、白條雞、蛋等在內的多元產品,尤其是餐飲系列達到了十多種,其中大茶油烘黑雞等2項獲得泉州十大名菜稱號。目前德化黑雞不僅在泉州市區、晉江、石獅等地熱銷,又擴展到了廈門、福州等地,目前在福州、廈門、泉州已經有7家專賣店,40多個銷售點,新華都、家樂福、永輝等一些知名的超市賣場都已經進駐。全縣德化黑雞存欄50萬羽,年出欄80萬羽,產值7000多萬元,全縣的從業人員已經達到1萬人以上。
© 版權所有:福建省德化縣綠源農產品公司 福建省德化縣綠園農業綜合專業合作社 電話:0595-23550753 235504753
地址:福建省德化縣城關龍鵬街35號 技術支持:憨鼠網絡 | 德化網 網站備案:閩ICP備16034947號-1